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英德意都比法国靠谱:先不承认巴勒斯坦国,等消灭哈马斯之后再说

发布日期:2025-08-01 10:01 点击次数:108

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放了个“大招”,说今年9月要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下,可把整个西方阵营给炸开了锅,本来就因为加沙的战火头疼,现在内部先“分裂”了。

马克龙这次,属实有点“理想主义”了。他自己说,这么做是为了“忠实于法国对中东公正持久和平的历史承诺”。听着是不是特别高大上?法国人嘛,总喜欢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充满情怀和历史感的角色。

但问题是,现实世界不是拍电影,光有情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以色列人马上就出来嘲笑他,说他自己打自己脸。为啥?因为就在哈马斯去年突袭以色列之后,马克龙亲口说的,承认巴勒斯坦国得有几个前提条件:比如哈马斯不能再掌权,所有被扣押的人质都得放出来。

咱们现在看看,这两个条件,哪个实现了?一个都没有。人质还在哈马斯手里,哈马斯还在加沙地底下顽抗。这时候你法国跳出来说要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不等于告诉哈马斯:“兄弟们,顶住!不用放人,不用下台,国际社会的大礼包马上就到!”

这事儿上,我觉得马克龙的几个欧洲老伙计——英国、德国,尤其是意大利,看得比他清楚得多,也靠谱得多。他们不是不赞成巴勒斯坦建国,是觉得现在根本不是时候。

就在前两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话说得最直白,也最扎心。她说,我们非常赞成巴勒斯坦国,但我们不赞成在一个国家还不存在的时候就去承认它。她说得特别形象:“如果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在纸面上被承认了,看起来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解决。”

一个“国家”,得具备点啥?最起码,得有自己说了算的政府吧?巴勒斯坦有吗?没有。西岸是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管,加沙是哈马斯在控制,两边还斗得你死我活。一个地方两个“婆婆”,这算哪门子统一政府?

再说说边界和首都。巴勒斯坦的边界在哪?跟以色列谈了几十年也没谈明白。首都在哪?他们说是东耶路撒冷,但现在实际控制在以色列手里。经济呢?大部分靠国际援助,连自己的货币都没有,用的都是以色列的谢克尔和约旦的第纳尔。

所以,梅洛尼说得一点没错。现在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承认一个“纸上之国”,除了能让马克龙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一下他的“历史承诺”之外,对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这种“自我感动式”的政治姿态,除了制造更多混乱,毫无益处。

英国和德国的态度也差不多,只不过话说得更“外交”一些。英国新上任的首相斯塔默,最近压力也很大。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议员联名写信,催他赶紧跟上法国的脚步。但他顶住了压力,前几天表态说,英国专注于“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承认巴勒斯坦国必须是其中的一个步骤,但它必须是一个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不能地基还没打,就想着直接给大楼封顶。这个“更广泛的计划”是什么?后面我们细说。

德国人就更谨慎了。他们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是实现“两国方案”最后的一环。而且,德国人每次谈到这事,都必然会加上一句:“以色列的安全对德国至关重要。” 这句话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二战的历史,让德国在处理与以色列相关的问题时,必须慎之又慎。他们明白,任何可能威胁到以色列安全的举动,都可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你看,英德意这三个国家,考虑的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们共同的潜台词是:先解决眼前的烂摊子,再谈未来的美好蓝图。

这个烂摊子,核心就是哈马斯。

媒体分析得很到位,像英国、德国和意大利这些国家,他们脑子里的路线图非常清晰,也更符合逻辑: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加沙战争必须以哈马斯交出所有人质、并且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为终点。 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你总不能指望以色列跟一个天天把“消灭你”挂在嘴边的组织和平共处吧?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接受邻居家住着一个随时想弄死自己的恐怖组织。

第二步,在哈马斯倒台之后,由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去接管加沙。这样,才能实现巴勒斯坦在领土上的真正统一,结束内部分裂的局面。当然,现在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也面临腐败、缺乏民意基础等问题,需要改革,但这至少是一个合法的、可以对话的实体。

第三步,一个统一的、改革后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要把哈马斯这类不承认以色列生存权的极端组织,彻底排除出政治版图。然后,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代表,坐到谈判桌前,跟以色列谈边界、谈耶路撒冷、谈定居点这些核心问题。

第四步,当所有问题都谈妥了,和平协议签了,一个能够自我管理、与邻国和平共存的巴勒斯坦国真正具备了雏形,那时候,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的承认,才是水到渠成,是为和平加冕,而不是为混乱火上浇油。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虽然艰难,但靠谱。

现在再回头看法国马克龙的操作,就显得特别“天真”和危险。他这么一搞,最高兴的是谁?肯定是哈马斯。他们会觉得,你看,我绑着人质不放,我跟以色列死磕到底,西方大国照样得给我送“承认建国”的大礼。这无疑会极大增强他们继续顽抗的决心。

这对还在哈马斯手里的那些人质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本来,他们是哈马斯手里最重要的筹码,是换取停火和自身生存的关键。现在法国等于告诉哈马斯,你们手里有比人质更值钱的政治资产。那人质的价值自然就下降了,他们的生命安全也就面临更大的风险。

同时,这也可能让加沙的战火烧得更久。以色列本来就在打与不打、打到什么程度之间摇摆,国内压力也很大。法国的举动,只会让以色列的强硬派更加坚定地认为,外部压力靠不住,只能靠军事手段彻底解决哈马斯。这不就让局势更复杂了吗?

其实,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并不少。早在1988年,中国就承认了,现在全世界有将近150个国家都承认。但是,我们得问一句:这些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给巴勒斯坦人民的实际生活带来了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吗?并没有。该被占领的土地还在被占领,该被封锁的地区还在被封锁。

所以,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于那张“承认”的纸,而在于有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建立和管理这个国家的实体。

说到底,法国马克龙的举动,更像是一种政治投机。或许是为了拉拢国内的左翼和穆斯林选民,或许是为了在国际上重塑法国的“领导地位”。但这种把复杂的中东问题当成政治秀场的做法,是对历史的不负责,更是对深陷战火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的不负责。

一个国家的诞生,需要的是鲜血、汗水和艰难的妥协,而不是别国领导人轻飘飘的一句承诺。与其追求这种虚幻的“纸上建国”,不如学学英德意,脚踏实地,先推动停火、释放人质、消灭极端主义,为真正的和平谈判创造条件。

这条路虽然慢,但它是通往和平的唯一道路。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