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九三阅兵前夕国务院官宣重磅安排:首次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赴京观礼

发布日期:2025-08-25 08:53 点击次数:92

2015年9月3日,当92岁的国民党老兵符隆前乘坐敞篷车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他颤抖着抹去眼泪,反复呢喃:“祖国没忘了咱们! ”这位曾参加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73军炮兵连炮手,第一次在共和国的阅兵仪式上与共产党老兵并肩接受国家致敬。

十年后的2025年,这一幕再次升级——国务院首次宣布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以观礼嘉宾身份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而非列队受阅。 阅兵领导小组吴泽棵少将公开强调:“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

一、迟到的正名:从“受阅”到“观礼”的十年跨越

2015年,国共两党老兵首次同乘礼宾车受阅,平均年龄90岁的他们,代表着从八路军、新四军到远征军的抗战记忆。 彼时,大陆已开始系统性地修复历史拼图:向国民党老兵发放每人5000元慰问金,将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甚至在《抗日英烈名录》中纳入国民党将士。

而2025年的邀请函,直接戳破了最后一道隔膜。这些耄耋老者不再需要挺直佝偻的脊梁站立受阅,而是静坐观礼台最高席位。 一位98岁的远征军老兵王耀东面对台当局阻挠时,愤然回击:“我在缅甸啃树皮抵抗鬼子的时候,你们还在娘胎里呢! ”

二、台湾当局的“历史恐惧症”

当大陆用行动弥合历史裂痕时,台湾当局的反应却耐人寻味。民进党火速将邀请函定性为“统战分化”,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一面宣称“抗战是中华民国率领打赢的”,一面警告老兵“别中圈套”。

更荒诞的操作在民间发酵:台媒被要求报道大陆阅兵时标注“统战文宣”,主播念到“抗日战争”需加“所谓”前缀;课本里的抗战史料遭大规模删减,有学生被问“日本为何投降”时茫然摇头。 绿营政客甚至在高雄港秘密接待日本自卫队代表团,却对赴陆老兵以“停发退休金”相胁。

三、国民党的沉默与民间的觉醒

相比民进党的激烈切割,国民党陷入集体失语。 据透露,朱立伦办公室为此连开三晚会议,党内争吵不休:有人质问“抗战历史是根,不敢接? ”,有人担忧“出头反害老兵”。 讽刺的是,台湾至今没有一座抗战纪念馆,而“二二八纪念馆”仅台北就有两座。

官方遮掩挡不住民间记忆的复苏。 台网友翻出祖父穿中央军制服的老照片,配文“别忘了我打鬼子是为中国”;岛内女孩上传祖父佩戴青天白日勋章的影像,数万留言齐刷“我们的英雄,两岸共敬”。 在大陆,“向老兵敬礼”民间基金48小时筹款破亿,重庆青年甘愿排队两小时只为触摸巡展的“中正步枪”。

四、史观之争:从“谁领导”到“共守护”

两岸史学界的分歧曾尖锐如刀。 2015年连战出席阅兵时,马英九办公室强硬宣称:“无论正面还是敌后战场,皆由国民政府领导! ”十年后,大陆用制度性表态化解争执——吴泽棵少将明确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国殇墓园3346块刻着“中华民国”的墓碑被纳入国家纪念体系。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力昌点破核心:“国共军队在各自战场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光荣史篇。 ”当95岁的张自忠之孙张庆成坐着轮椅现身人民大会堂时,台湾网友翻出2015年阅兵影像对比:“那年他们走在最前,如今坐在贵宾席,历史从不忘却谁。 ”

五、被篡改的教科书与消失的120年

台湾青年王炳忠在2015年观礼后痛心疾首:“今天如果不是北京办阅兵,台湾还会有谁讨论抗战? ”十年过去,岛内历史教育更加触目惊心:课本将“八年抗战”改为“日治时期战争”,“慰安妇”被美化为“女性战地服务员”。

更撕裂的是时间线。 当大陆采用“十四年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算)时,绿营抨击“违背台湾史观”,却选择性遗忘——若从 1895 年乙未割台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算起,至今已有 130 年历史 台学者张亚中揭露:“30岁以下台湾青年仅33%对南京大屠杀表示愤怒,50%认为战争本就如此。 ”

天安门前的勋章:比武器更硬的民族脊梁

2025年9月3日,当佩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勋章的老兵们仰望歼-20梯队掠过长安街时,他们褶皱的手或许正摩挲着口袋里的另一枚信物——印有青天白日的退伍证。

台儿庄的刺刀、常德的焦土、腾冲的墓碑,此刻在阅兵式的礼炮声中汇成洪流。 一位大陆军官的感言早道破真谛:“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时,不论哪个党派,他们都只有一个名字——中国人! ”

#百度带货夏令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