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八路军旅长轻率动手打人,毛主席下令:先撤职,调到中央党校学习

发布日期:2025-09-18 17:46 点击次数:87

在我们国家的开国上将里,有这么一位,他在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里都做过军级以上的领导,他很长时间都在负责军队的培训工作,还有个写日记的好习惯,被大家叫做“军队里的日记大王”,这位上将就是陈伯钧。

陈伯钧老家在四川达州,他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毕业后,他被派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教导团,这个团本来计划参加南昌起义,但还没到南昌,在九江就被张发奎发现了,武器被收走,人也被扣了下来。陈伯钧没办法,只好离开教导团,后来好不容易追上了贺龙的20军,就在20军的独立团里当上了团部副官,还负责新兵训练。

但是,起义队伍被打乱后,陈伯钧和大部队走散了。后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加入了毛主席在湘赣边界主持的秋收起义。所以,陈伯钧也算得上是参加过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战斗过的老同志了。

陈伯钧和毛主席关系铁得很,他总是亲切地喊毛主席“老毛”。要知道,能这么叫毛主席的,可不是普通人,起码得是像朱老总那样的大人物。但陈伯钧一直这么叫着,连老首长贺龙总都写信批评过他。从这也能看出,陈伯钧和毛主席的关系真的不一般。

毛主席开恩饶命,留下了陈伯钧的性命。

1927年10月,秋天收获的起义队伍剩下的人上了井冈山,陈伯钧那时候被选为了工农革命军教导队的二把手副大队长,而大队长是吕赤。吕赤也是个黄埔军校出来的,他是第四期的学生,而且跟陈伯钧还是四川的老乡呢。他们俩关系铁得很,经常一块儿闹着玩。

可是没过多久,陈伯钧出了个差错,结果吕赤也不幸地献出了生命。

那时候,红军特别缺枪少弹,所以每一枝枪对他们来说都宝贵得很。

有次碰巧的机会,陈伯钧在袁文才的队伍里干活时,意外收获了一把叫做“曲天”的老手枪。这枪样子挺旧,扳机也不太灵光,但对陈伯钧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高兴得不得了,像捡了个大宝贝,拿着这枪见人就炫耀。

不过,当他高兴地拎起枪,想跟好友也是教导队长吕赤炫耀一下时,却被吕赤笑话了一番。

“瞧你这枪,连响都不响一下,不就跟块废铁差不多嘛,干脆丢了算了!”吕赤瞅着陈伯钧手里的那把老掉牙的手枪,不由得开玩笑说。

吕赤的话虽然不中听,但陈伯钧还是舍不得丢掉。从那以后,只要有空,陈伯钧就会拿出那把名叫“曲天”的手枪,像宝贝一样,轻手轻脚地把它拆开,用身上的煤油仔仔细细地擦每一个部件,想找出哪儿出了毛病。

只要肯下功夫,事情总会有回报。陈伯钧不断努力,那把被他当成宝贝的“曲天”手枪,终于又变回了以前威风凛凛的样子。拿着这把重新闪耀光芒的手枪,陈伯钧心里别提多高兴和得意了,他急着想找个机会,试试这枪到底有多厉害。

那天,吕赤领着队伍出门去办事,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知道。到了快晚上的时候,陈伯钧一瞅见山脚下那队熟悉的人影,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立马撒腿就跑,去迎接他们了。

老吕,快瞧瞧,我的‘曲天’如今可不是以前的‘半斤铁’能比的了!”陈伯钧乐呵呵地走到吕赤跟前,急着想跟他分享这份快乐。他顺手一拉枪栓,想炫耀下自己修好的枪,结果忘了先看看枪里有没有子弹。

听到枪声“砰”地一响,吕赤就直愣愣地摔在地上,脑袋上的血像泉水一样冒出来,把边上的地都给染红了。

那一瞬间,时间好像停了下来,周围的东西都变得朦朦胧胧。陈伯钧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耳朵里不停地回响着那枪声,刺得他心疼。他眼前老是出现吕赤倒地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慢动作,一遍一遍在他脑袋里播放。

当他回过神来,发现手里的“曲天”手枪已经掉落到地上,砰的一声闷响。

“吕大哥!吕大哥!”陈伯钧踉踉跄跄地跑到吕赤身旁,急着想用手捂住他头上一直流血的伤口,可怎么捂也捂不住。

吕赤,那个和他一起经历过生死、像亲兄弟一样的战友,就这样惨痛地被他亲手开枪打死了。

听到消息的士兵们气坏了,心里愤愤不平,他们没法相信,平日里与他们形影不离的教导队长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离开了。

做错事要承担后果,应该判他死刑!

给吕队长讨个公道!

喧哗声越来越大,士兵们带着一肚子火,把陈伯钧推到了毛主席跟前。

“毛委员,您可得帮吕队长讨个公道呀!”

看着那些伤心至极的战士们,还有低着头、一脸愧疚的陈伯钧,毛主席缓缓吸了口气,用沉重的声音说:“大家伙儿,我知道你们现在很生气,我心里也难受。吕赤同志是个好领导,他为革命丢了命,他的走让我们损失太大了!可咱们也得清楚,陈伯钧同志不是故意的,他就是一时大意才闯了大祸。要是咱现在处置了他,那就等于一下没了俩好领导,所以我觉得,还是别这么做的好。”

可还是有些战士心里不服气,毛主席依旧耐心地劝说着:“咱们不取他性命,但一定要给他个教训。吕赤同志没干完的事儿,得让陈伯钧加倍做好,并且还得额外罚他一百下。”

众人听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都没开口反对。

结果,陈伯钧虽然挨了打,但好歹保住了命。后来,他被调离了教导队,去一团一连做了副连长。

1955年9月,陈伯钧拿到了上将军衔,站在颁奖台上,心里真是啥滋味都有。他把证书放到桌子上,跟家里人说:“想当年,要不是毛主席救了我,我早就没命了;还有啊,要不是我那次不小心枪走火,吕赤同志说不定也能当上上将呢。”

长征途中的“耐磨屁股”

1932年6月,22岁的陈伯钧当上了红5军团第15军的军长。可没过多久,因为他站边毛主席的军事看法,军长的位子就没了。不过到了第二年1月,他又被重用起来,先后做了红5军团的参谋长和第13师的师长。

当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时,陈伯钧带着红13师留在了最后,他们的任务是阻挡敌人,让主力部队能冲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到了11月,陈伯钧带着队伍赶到了湘江,和敌人激战了一整天,硬是用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挡住了好几万敌人的围攻,确保了红军主力安全渡江。红5军团的参谋长刘伯承后来称赞说:“红13师,那是我最信赖的队伍!”

没过多久,刘伯承就被调回了红军总部,当上了参谋长,而红5军团的参谋长则换成了陈伯钧。红5军团在长征路上一直负责在后面挡住敌人,他们一次次地把国民党军队打退,确保了红军主要部队和中央领导的安全。所以,红5军团被大家叫做“铁打的后卫”,而作为军团参谋长的陈伯钧,也因此得到了个外号叫“坐得稳的铁屁股”。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碰头后,陈伯钧被调去做了红四方面军第9军的参谋长,后来又做了红4军的参谋长。在这段时间里,因为他站出来反对张国焘搞分裂,所以被临时调到红军大学去当老师了。

1936年7月2号,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甘孜跟红四方面军成功碰头了。任弼时和贺龙提议后,陈伯钧就成了红6军团的领头人。这样一来,陈伯钧在红一、红二、红四这三个大军团里都当过管大军的头头,这种情况可真是不多见。

因为冲动打人,毛主席决定免去他的职务。

抗战全面打响后,红军第6军团就变成了八路军的120师第359旅,这次陈伯钧当上了旅长,王震做了副旅长。这个旅下面管着717团和718团,加起来有五千多人。

没过多久,王震带领着717团和旅里直接管的一个营,加起来有2100多人,打着359旅的旗号,渡过黄河去了山西,上抗日的最前线去了。

陈伯钧带着第718团还有旅里直接管的一个营的部分人马,守在陕甘宁边区,就在洛川那块地方安顿下来。

那时候,部队急着要一批棉衣来抵御寒冬,陈伯钧急得不得了,连忙把旅部的后勤人员叫到一起开会,商量着得赶紧派人去延安买棉衣回来。

陈伯钧让旅部的财务老袁去延安处理这件事情。老袁这个人诚恳可靠,办事一丝不苟,非常受陈伯钧的信赖。

老袁,这次你去延安,记得不仅要带棉衣回来,还得按这张纸条上的,买些现在急需要的东西。纸条我给你了,你可得收好了,别忘了啊,陈伯钧反复交代道。

“旅长,您别担心,我保证把事情处理好!”老袁接过那份清单,轻轻放进贴身的衣兜里。

跟老袁说完事情后,陈伯钧急急忙忙去会议室开会。可没想到的是,会才刚刚开始,院子里就吵了起来,声音还越来越大,最后把陈伯钧在会议室说话的声音都给盖住了。

陈伯钧平时脾气急躁,最烦开会时有人搅局。他眉头一紧,猛地一下站起来,大步走到门外,朝着院子里的一群人大声喊道:

哎,别乱嚷嚷了,看看你们这副模样!难道这里是自由市场吗?

老袁站在大伙儿的包围圈里,脸红得像苹果,眼神里透着一丝憋屈和没办法。

“旅长,我正打算启程去延安呢,瞅见院子里有辆卡车,也是往延安方向的,我就想顺便搭个车。可没想到,他们非但不让,还……”老袁说着说着,嗓子就有些哑了。

“老袁,别急,咱俩慢慢唠,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陈伯钧感觉这事儿不简单,于是压着性子问。

没想到,停在院子里的那辆卡车并不属于359旅,而是军委摩托学校的。碰巧,摩托学校那时正有人要去延安办事,老袁见他们同路,就打算顺便搭他们的车一起去。

没想到,摩托车培训班的学员直接拒绝了,而且态度还特别嚣张。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肯退让,结果就拌起嘴来了。

陈伯钧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心里的火气“呼”地一下就被点燃了。

那个学员挺冲的,觉得自己是军委直接管的部门出来的,完全没把旅长陈伯钧当回事儿。

一生气,陈伯钧就抬起手,朝那个说话没礼貌的学员脸上用力打了一巴掌。

这一幕突然发生,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住了。大家压根儿没想过,平时那么稳重可靠的旅长,居然会在这么多人面前动手打人。

老袁最先回过神来,赶紧跑上去拽住陈伯钧,生怕他一激动又干出啥傻事来。

别的士兵也都赶紧围拢过来,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地,好不容易才把两人给拽开了。

眼瞅着两边就要动手,眼看就要再打起来,几个机灵的战士赶紧站出来劝架,费了好大劲,总算是把这场吵闹给摆平了。

后来,陈伯钧动手打人的事儿很快就在部队里传遍了,没想到最后连延安都知道了,这事儿还传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听到消息后,皱起了眉头,没吭声。他心里清楚陈伯钧的品行,相信他不是那种会胡乱搅和的人。不过,为了弄清楚状况,他还是打算把陈伯钧叫来当面谈一谈,毕竟这事儿造成的影响可不小。

没过几天,陈伯钧收到了一封从延安发来的电报。

“陈伯钧旅长,赶紧去延安杨家岭进行报到。”这电报简短直接,就像一道闪电,让陈伯钧心头一震。

他意识到,自己惹麻烦了,而且还不是个小麻烦。

打了摩托学校的学员后,陈伯钧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总感觉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就过去。

没想到,这事儿最终还是发生了。

陈伯钧丝毫不敢拖延,赶紧打包好东西,打算动身去延安。要走的时候,他专门找了老袁,反复交代他得把旅里的事情料理好,等他回来再商量其他。

10月22号,陈伯钧来到了延安的杨家岭地方,和毛主席见上了面。

在毛主席跟前,陈伯钧实话实说,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没有想着为自己开脱,也没故意把对方的错说得更严重,就是老老实实地把事情讲清楚了。

听完陈伯钧的汇报,毛主席严厉地责备了他,陈伯钧当场就跟毛主席认了错。

不过,尽管陈伯钧认错挺诚恳,毛主席还是没放过他。为了维护党的纪律,也给其他干部提个醒,毛主席最终还是狠狠地处罚了他:撤掉了他359旅旅长的职位,先让他去中央党校进修。

从那以后,陈伯钧大多时间都留在了后方,一直负责在抗大教军事课程。他特别能说会道,讲课时绘声绘色,让人一听就懂,特别是他讲的战略课,学员们都非常喜欢。

1955年,陈伯钧将军得到了上将军的荣誉,从那以后,他继续干着自己的老工作,在军事教学方面大展身手,为我军培育了众多高级将领和军事思想方面的佼佼者。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