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解散倒计时72小时!36亿债务谁来承担?球迷含泪求援:我的青春消逝了

发布日期:2025-11-22 02:55 点击次数:57

#热点观察家#

那支曾让我们整座城市都为之疯狂的球队,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鬼样子的?

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2009年国安夺冠那天,整个工体都快疯了,绿色的海洋,喊声能把天都给掀了。那时候,谁要是敢说国安有朝一日会解散,估计能被人当成神经病给轰出去。可现在呢?36个亿的债,球迷跪在门口哭,这反差大得让人有点恍惚。

这事儿还得从2017年说起。那会儿中赫集团进来了,咣当一下砸了35.5亿,拿下了俱乐部大部分股份。当时我们这些球迷都挺高兴的,觉得这下可好了,有大金主了,以后买人、争冠肯定更有底气了。毕竟那几年正是“金元足球”最火的时候,没钱你连跟人掰手腕的资格都没有。

大家当时都觉得,国安这是要开启一个新王朝了。可现在回头看,那会儿的兴奋劲儿,可能就是一场幻觉的开始。

中赫的进来,确实带来了钱,但也把过去那种特别稳当的模式给打破了。以前是中信集团在后面撑着,几十年了,稳如老狗。现在换成了单一的大股东,所有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这篮子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就像你家开了个小卖部,以前是你爸妈合伙,有商有量,亏了赚了都能兜着。现在突然来了个有钱的亲戚,说我全包了,你们别管了。听着是挺好,可万一这亲戚自己哪天资金链断了呢?那小卖部不就直接完蛋了么?国安这事儿,差不多就是这个理儿。

真正的转折点,是2021年。那年足协搞了个“中性名”的规定,说球队名字里不能有企业名。国安为了保住“国安”这两个字,那可是费了老大的劲儿,说是要搞什么股权改革,找新的投资人进来,把中赫和中信的股份都稀释一下。当时球迷圈里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好几家大企业都可能接手。

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折腾了半天,一个新投资人也没找来。这下可好,改革没搞成,反而把最后一块压舱石给弄丢了。中信集团一看这情况,干脆把手里剩下的股份也全卖给了中赫。从那时候起,中赫就成了100%的控股方,国安也彻底成了他一家的“私产”。

这一下,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风险,就全压在中赫一个人身上了。以前中信在,好歹是个念想,是个后盾。现在后盾没了,就剩中赫自己在前面顶着。可谁也没想到,房地产行业的冬天来得那么快,那么冷。中赫自己都泥菩萨过河了,哪还有余粮来养活这么一个烧钱的足球俱乐部?

多米诺骨牌就这么倒下了。先是传出欠薪,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信,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后来欠薪的时间越来越长,从几个月到一年,再到18个月。一线队的大牌球员、教练组、青训的小孩,甚至连开大巴的司机师傅都拿不到钱。这哪还像一支中超豪门啊,简直比街边快倒闭的小作坊还惨。

最让人心酸的,是那些细节。外援法比奥输了球,瘫在球员通道哭,他几岁的孩子过去给他擦眼泪。这画面,你看一次心里就堵一次。队长张玉宁在更衣室里,气得把矿泉水瓶往战术板上砸。俱乐部副总,一个大男人,被堵在厕所里哭,说账上就剩300万,连给大巴加油的钱都不够了。

这些事儿传出来,你才真正感觉到,这支球队是真的要完了,从里到外都烂透了。体育产业的一些专家后来也分析,说国安这事儿不是偶然,是中国足球过去十年“金元模式”破产的一个典型缩影。

光靠老板输血,没有自己造血的能力,一旦老板的钱袋子出了问题,球队立马就得死。这几年,解散的球队还少吗?天津天海、江苏苏宁,哪个不是前一秒还在争冠,后一秒就灰飞烟灭了。

球迷的情绪也从一开始的期待,变成了愤怒,最后只剩下绝望。工体的看台上,嘘声震天响,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助威声。董事长周金辉被球迷堵在通道里,大家拿着手机放他以前的豪言壮语,那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我的青春解散了”这样的话。很多老球迷,真的是把国安当成自己生命一部分的。他们做了很多黑白色的视频,把邵佳一的任意球、金玟哉的头球、张稀哲的倒钩,这些经典的瞬间剪辑在一起,配上悲伤的音乐,像是在给自己的青春办一场葬礼。

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就那么直挺挺地跪在俱乐部门口,哭着说就想最后再摸一次工体的草皮。

那一刻,你真的会觉得,足球这东西,有时候它真的不只是一项运动,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感情和记忆。一支球队的消失,对一座城市来说,就像是记忆被挖掉了一块,那种空落落的感觉,没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