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大秦最后46天:子婴诛赵高、开城降刘邦,一个末代君王的无奈与智慧

发布日期:2025-10-26 06:18 点击次数:121

秦二世昏庸无道,致使秦帝国岌岌可危,子婴在这风雨飘摇之时临危受命,成为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行事果敢,上台没几天就果断诛杀了动摇大秦根基的赵高,试图力挽狂澜,但终究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

子婴的一生短暂且悲壮,充满了无奈与挣扎。他虽满怀热忱、颇具才略,却仅仅在位 46 天,最终无力回天,国破身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末代君王的人生,揭开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子婴具体的出生年月难以确切考证,其身世在《史记》中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乃秦二世兄长扶苏之子,另一种说法则称他是秦始皇的弟弟。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所以不少历史学者倾向于认为他是扶苏之子。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终于统一六国,随后自封始皇帝,并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法令。彼时的秦始皇或许未曾料到,他一手开创的大一统王朝仅仅存续了 14 年便土崩瓦解。

一切的导火索始于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他的儿子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协助下篡改诏书,篡位登基。此后,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谗言,打算处死蒙恬、蒙毅兄弟。子婴曾向秦二世进谏,指出诛杀忠臣会引发国家动荡,并以赵王迁、燕王喜、齐王建因杀害忠臣而亡国为例,劝二世切勿误杀蒙氏兄弟,可胡亥不听劝告。最终,秦二世胡亥不仅杀害了众多忠臣,甚至将屠刀指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秦始皇的后代子孙惨遭杀戮。

直至公元前 207 年,权倾朝野的赵高逼杀秦二世胡亥,企图自立为帝。但群臣认为皇位应在秦始皇子孙中传承,故而不支持赵高称帝。于是赵高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拥立子婴为君,并建议子婴废除皇帝称号,改称秦王。赵高此举实则是为日后再次篡位做准备。

子婴成为秦王后,深知赵高是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更担忧这个奸臣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与宦官韩谈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商议如何设计除掉赵高。然而,还未等他们行动,赵高就派人前来邀请子婴前往宗庙进行斋戒,实则是想先下手为强。子婴察觉到赵高的阴谋,借口生病拒绝前往。赵高随后亲自前来邀请,这无疑是除掉这个大奸臣的绝佳时机。于是,子婴命令韩谈在斋宫刺杀了赵高,并将赵高三族全部斩首示众。

赵高虽死,朝廷局势暂时稳定,但此时全国各地反秦的烽火已然呈燎原之势。子婴对此也十分清楚。他诛杀赵高后,掌握了全国军权,并派遣将军率兵驻守峣关。此时,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率领军队绕过峣关进攻秦军,秦军大败。

公元前 206 年冬十月,刘邦率领大军抵达灞上,军队直逼咸阳。子婴意识到秦朝已无力抵抗,为避免更多伤亡,决定投降。为表诚意,他身着白衣,乘坐白马素车,带着皇帝玺印,前往刘邦军中投降。这一举动标志着秦朝正式灭亡。

刘邦进入咸阳后,并未处死子婴,而是将他交由部下看管,还与众人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然而,项羽违背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承诺,率领威风凛凛的项家军逼近咸阳,由此上演了“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流传千古的故事。

一个多月后,刘邦率军返回灞上,项羽进入咸阳城,将子婴及其家族全部处死,秦朝宗室彻底覆灭。

身为末代秦王,子婴在位时间极短,留给他的时间极为有限,加之当时秦国积弊已久、病入膏肓,他实在无力扭转秦帝国的命运。不过,从他即位后诛杀赵高的举动中,能看出他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当刘邦大军兵临城下时,子婴审时度势,没有选择做无谓的抵抗,而是出城投降,避免了咸阳城百姓遭受更多战乱之苦,使这座古老的都城免遭战火的进一步蹂躏,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政权交接。在王朝覆灭已成定局的大形势下,子婴放下身段,顺应历史潮流,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秦王子婴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行为和决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暴露出他的历史局限性,他的统治宣告了秦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覆灭。他的悲剧命运反映了秦朝灭亡的必然性,而他的投降也为汉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