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选择离开董明珠的孟羽童,还是走上了一另外一条大道
发布日期:2025-10-10 12:58 点击次数:188
5月23日晚,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前秘书孟羽童在抖音直播间完成了一场“世纪同框”。 这场直播吸引近300万人次观看,带货金额突破500万元,空调、冰箱等产品销量暴涨。
而就在两年前,董明珠曾公开批评孟羽童“只想借格力平台当网红”“与行尸走肉无异”。 从决裂到重逢,这场充满戏剧性的和解背后,究竟是情感释然,还是纯粹的商业利益计算?
2021年,孟羽童通过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被董明珠选中,以“第二个董明珠”的高调标签入职格力。 当时正值格力推进渠道变革,董明珠希望通过孟羽童的年轻形象吸引Z世代消费者。
孟羽童也不负所托,凭借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运营,为格力小家电打开新市场。 2022年双十一期间,“明珠羽童精选”直播间创下超3000万元销售额,占格力抖音矩阵总销售额的70%。
但合作在2023年急转直下。 孟羽童被曝私接广告、旷工,董明珠公开批评其“工作中不尽如人意”。 2023年5月,孟羽童从格力离职,董明珠随后在格力新员工入职仪式上直言其“只想着当网红”。
双方对职业路径的认知差异彻底暴露:董明珠希望培养一名深耕制造业的“接班人”,而孟羽童更倾向个人IP的快速变现。
离职后,孟羽童迅速转型自媒体,将个人标签从“前500强董事长秘书”改为“事业养成系大女主”。 她全网积累超400万粉丝,单条广告报价一度突破20万元。与之对比的是,她在格力期间的月薪仅5000至10000元。 这种收入落差,成为她选择“单飞”的关键动因。
今年5月20日,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董明珠的微信聊天截图,董明珠一句“我带你去吃饭”引发热议。 两天后的合体直播中,董明珠称孟羽童为“犯了错的孩子”,并表态“为什么不可以回来? 她明年留学回来再说”。 格力官方账号也评论“欢迎回家吃饭”,刻意营造温情氛围。
但这场和解的背后,是格力面临的现实压力。 2024年财报显示,格力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26%,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下降2.75%。
同时,格力销售费用骤降34%,正全力推进渠道变革,强化线上布局。 孟羽童的回归,能为格力直播间带来年轻流量,激活品牌话题度。
对孟羽童而言,与格力绑定能提升个人商业价值。 尽管她已拥有百万粉丝,但内容吸引力开始下滑。 与董明珠同框不仅重塑其“正统”形象,还为其筹备中的影视公司引流。 这场直播中,双方看似“情感释然”,实则精准计算了流量交换的价码。
孟羽童的网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4年,她尝试直播带货,初期凭借“前董明珠秘书”光环吸引关注,但数据逐渐回落,带货效果平平。
同年9月,她宣布筹备影视文化公司,自称“小股东”,合伙人包括行业前辈与知名导演。 但商业运营屡遇挫折:其天津工作室悄然注销,海南工作室因登记住所失联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更严峻的问题是个人IP的可持续性。 当“前董明珠秘书”标签褪色,孟羽童的内容吸引力明显下滑。 她曾试图剥离格力印记,强调“事业养成系大女主”定位,但用户更关注的仍是她与格力的关联。 这种矛盾让她在内容创作上面临定位困惑。
董明珠在直播中释放“可能回归”的信号,但格力现行制度规定离职员工不得返聘。为解决这一矛盾,格力被曝正在研究“特殊人才回流通道”,拟对满足条件的离职员工开放返聘机会。 这种制度调整,反映出传统制造企业在流量经济时代的妥协。
另一方面,孟羽童的留学计划(预计2026年出国)成为双方关系缓和的缓冲带。 董明珠表态支持其深造,既维持了“培养接班人”的叙事,又为未来合作留有余地。 但这种关系本质仍是“流量合伙人”模式:格力需要她的年轻受众,她需要格力的品牌背书。
面对“蹭老东家流量”的质疑,孟羽童选择法律维权。 她起诉相关言论,五场官司全胜,获赔38万元,并将赔偿金全额捐给女性职业发展基金。 此举不仅扭转舆论,还强化其“独立女性”人设。
同时,她积极参与公益直播,表态“常回格力做公益”。 这种策略既符合董明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调,又淡化其商业动机。 通过法律与公益的组合动作,孟羽童试图构建更立体的公众形象,摆脱“功利网红”的标签。


利拉德联手杨瀚森:NBA最意外的挡拆组合能走多远?


大反转!尹锡悦囚室无空调,第一天菜单曝光:国民看了都沉默了!


华富洋港股上市紧急叫停!证监会深挖增减资内幕,跨境资金成疑


一台 11 年奥迪 a5,2 万多还值得买吗?


看车还能看艺术展,深圳国际车展要来了!


马兵:《生万物》原著《缱绻与决绝》文学价值可媲美《白鹿原》
